close

    鹽逆境(salinity)為主要的非生物逆境之一,現今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之可耕地逐漸鹽化,作物產量亦受到影響。目前已知藜麥(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對於鹽逆境的耐受性強,但對於與藜麥為近緣屬的台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耐鹽機制仍未明瞭,故本研究將探討台灣藜生理耐鹽之機制。台灣藜幼苗在NaCl 400 mM處理5天後,生長受到抑制,存活率下降45%,株高與乾重分別減少9%36%。同時,台灣藜之葉綠素含量會隨著鹽處理天數的增加而下降約40%,丙二醛含量(Malondialdehyde, MDA)則是提高約16%。在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含量方面,超氧陰離子(Superoxide anion)含量會隨著處理時間增加而下降,但過氧化氫含量則隨著處理時間增加而提高。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APXCATGRSOD活性皆隨著處理天數的增加而逐漸上升;抗氧化物AsA/DHAGSH/GSSG比值亦顯著提高。滲透調節物質之脯胺酸含量會隨處理天數的增加而上升;在鈉鉀離子含量方面,鉀離子會隨著鈉離子的累積而增加。綜合以上結果,台灣藜臨界鹽濃度為400 mM,在此鹽逆境下,台灣藜根部會將鈉離子轉運至地上部儲存於鹽囊中,以減輕鈉離子之毒害,同時累積脯胺酸及鉀離子以調節體細胞內滲透壓,並提高抗氧化系統,清除體內的活化氧族含量,減緩鹽逆境所造成的傷害。

關鍵字:台灣藜、耐鹽機制、滲透調節、抗氧化能力、鈉鉀離子含量

全文請參閱: https://rdcu.be/bMNI7

 

 

arrow
arrow

    糧作生產與生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