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藜為耐鹽作物,因此以水耕栽培台灣藜進行耐鹽測試為最佳篩選條件,為了有最佳篩選條件,必須先建立水耕栽培模式。

 

選擇好水耕栽培的材料。(栽培的水耕材料也選擇很多種,有使用鐵網、紗布和棉花等等,生長效果都不佳,最後使用通氣良好,易於根部生長的材料。)

將台灣藜種子以2%次氯酸鈉消毒後,種子清洗完後,放入栽培介質中,再將栽培介質置入已配置好的水耕液,進行栽培。

在光照環境30,000 lux下生長2天後,可以明顯看見一對子葉展開。

20150814.jpg  

台灣藜在光照30,000 lux生長2天後,可看見子葉展開。

 

在24小時持續光照下生長後第4天,發現紅藜一對子葉中有新的小葉形成。 

20150816.jpg

新的小葉在子葉中慢慢形成

 

生長後第5天,有新的小葉形成逐漸伸長。

20150817.jpg  

 新的小葉已逐漸成形

 

 

生長後第6天,新的小葉慢慢展開。

20150817-1.jpg  

新的小葉已逐漸展開

 

生長後第9天,第一本葉已完全展開,並且葉片呈現紫紅色。

20150819.jpg  

 

第一本葉已展開,呈現紫紅色

 

生長後第10天,可發現第二本葉已開始形成

20150820.jpg  

 

第二本葉在水耕栽培第10天開始形成

  生長一週後,第二本葉已完全展開,並且在葉內側呈現出紫紅色。

20150824.jpg  

第二本葉在水耕栽培一週後已完全展開

  生長第15天,第三本葉開始形成。此時也觀察到,初生的子葉開始黃化

20150825.jpg  

第三本葉在水耕栽培第15天後開始形成
 

生長第17天,第三本葉逐漸展開。此時初生的子葉開始黃化且萎縮

20150827.jpg  

 

水耕栽培後第17天,第三本葉逐漸展開中
 

水耕栽培後第17天,第二本葉完全展開,第三本葉已生成,初生子葉開始黃化萎縮。此時為適合篩選的材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糧作生產與生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