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藜的顏色非常多,顏色分布約從深紫紅色到淺黃色。
圖中左邊為深紅色、粉紫紅色、橘黃色、橘紅色和淺黃色
其中台灣藜為紅色較受歡迎,因此在103年第二學期在屏科大農園藝場實習田開始進行紅色與黃色的台灣藜篩選。
首先開始畫線開溝做畦。
先用石灰畫線做畦,畦長約為18公尺,寬2公尺。
一般台灣藜生長所需要的肥料比例為,氮:磷:鉀=2:1:1。依據台東改良場台灣藜栽培手冊建議,需肥量氮素:磷酐:氧化鉀每公頃為100:50:50公斤。此施用量為基肥。1/3的用量當追肥。追肥的施用時期為生長後30天和50天。
畫線、開溝
本次實習種植的時間為3月(春季),且台灣藜的生長時間需要約四個月,擔心生長過程會遇到雨季,因此以高畦栽培。
生長期間會遇到雨季,因此以高畦栽培
台灣藜生長生長初期若灌溉水源充足,可促進生長與伸長。
種植後第3週
因種子採收時是以一穗一行,所以每一株的生長勢不同,每一畦的發芽率與生長狀況亦不相同。
種植後第8週
在台灣藜生長至第8週時生長出現一些病變。
台灣藜生長過程中會在基部萎縮而木質化
根據推測此病徵為莖腐病。本台灣藜栽培不噴施農藥,以不傷害土地方式防治。(防治方法參考http://0rz.tw/qyKxR)
在田間也發現台灣藜葉片會出現黃紅色班點,越往基部的葉片,斑點會擴大。至於病因為何還在查證中。
但生長後期時,此徵狀已逐漸改善,上位的新葉不在出現病徵,而下位的老葉病徵也沒又再擴大。
台灣藜生長過程中會在葉片出現黃紅色斑點
在第9週開始噴施一些有機栽培中可施用的藥劑。
1.蘇力菌
2.威疫抗(是亞磷酸鉀的商品名)
3.窄域油
施用方法則參照包裝之說明。
台灣藜在生長第9週噴施有機藥劑
在生長第9週時已抽穗,第10週時已開花。
台灣藜在生長第10週抽穗、開花
因台灣藜為常異交作物,避免開花時雜染到其它植株花粉,因此開始套袋。
台灣藜抽穗後開始套袋以純化品系
臺灣藜生長時受雨季的影響,套袋後的台灣藜都受潮發霉,因此取消套袋措施。
生長至第13週時,穀穗開始轉色。
台灣藜在生長第13週時,穀穗開始轉色。
5月中旬遭受連日的豪大雨的侵害,許多植株都因淹水而倒伏,但在栽培田中仍可看到直挺,不受淹水影響的品系。
但此品系的產量似乎不高。
台灣藜生長時不受淹水影響的品系。
保存這些有特殊性狀的材料,下一期繼續純化和選育。
請繼續參閱第二年種植過程
http://agrocrop.pixnet.net/blog/post/372546907